开源对于中国虽不算新鲜事,但至今依然是一种很小众的亚文化。开源硬件在整个开源社区中,又属于小众中的小众。但随着智能硬件的兴起,公众视野里,出现的各种关于智能硬件的热点话题中,开源硬件已经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元素。因此,在2014年末,回顾这一年来中国开源硬件领域的重大事件,热点话题和关键人物,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存在于亚文化小圈子里的中国开源硬件,究竟对智能硬件、对整个创新产业、对未来人们的生活,具有怎样的显性和隐含影响。
以往中国的开源社区和社团活动,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和互联网的各种论坛中。在线下并没有非常集中的活动区域。但借助智能硬件创业的热潮,在这一年中,以北京、上海、深圳为焦点的线下社区逐渐开始成型。这其中,尤其以深圳的创客群体最为活跃。因此,在这里我们选择来自深圳的SZDIY组织的核心成员之一,软件工程师terryoy,作为我们的年末总结采访对象,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话,给大家呈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存在方式——
一、这一年,都发生了些什么?
雷锋网编辑:在您的印象中,2014年开源硬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大事有哪几件?
terryoy:
第一件是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城市成功申办了第一场正式的Maker Faire,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众多国内外的团队齐聚一堂来交流,更重要的是把许多国外开源社区的重要人物都请到来深圳了,比如像Make杂志的创办人Dale Dougherty,《创客:新工业革命》的作者Chris Anderson,Arduino的创始人Tom Igoe等等。这是一次让全世界的开源社区重新认识深圳这个以电子生产供应链闻名于全球的城市的机会,同时亦鼓励了许多本地的人才开始关注创客和开源硬件的项目。
编辑同期声:
Maker Faire:中文一般称谓“制汇节”,源于美国Maker杂志举办的DIY聚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创新、创意和创造集会。被公认为目前国际性的创客(Maker)文化的狂欢节,同时也是适合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休闲嘉年华。
第一届Maker Faire于06年在美国加州举办,到13年已经先后在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德国、荷兰、日本和埃及等国家落地,美国本土则在不同州多次举行。14年4月,美国《Make》杂志正式授权,深圳得以举办Maker Faire全球第七个城市特色的创客大会。雷锋网有幸成为此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
国内自2010年起,于上海开办第一个创客空间。之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后诞生多家创客空间,创客集会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社会活动。北京和上海都先后举办过“创客嘉年华”是由国内企业和机构主办,与Maker Faire并无关联。
terryoy:
第二件是Intel支持开源社区发展的举动,从去年跟Arduino合作开发的Galileo开源板,到今年开始推广的Edison模块,Intel的支持使开源硬件社区有了更高性能的开发板的选择,作为一间大公司开始注重跟开源社区的互动意义比较大。
编辑同期声:
Edison:中文“爱迪生”,英特尔开发的一款具备无线功能的通用计算平台,只有邮票大小。
在过去的十年中,PC市场已经疲软不兴,而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上,又被极度边缘化,作为曾经的芯片霸主,英特尔的地位其实早已不复当年。但是,智能硬件创新、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新力量的崛起,给了这个老牌芯片巨头“重新杀回来”的机会。“爱迪生”能否让英特尔重振旗鼓,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terryoy:
第三件个人觉得意义比较大的,是SZDIY创客空间的成立。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创客运动的热潮不断升温,但是真正形成社区做开源项目的并不多。而SZDIY社区是一直属于国内比较活跃的由电子、软件和DIY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社区,并致力于原创开源项目的创作和发展,在经历了虚拟线上社区、常驻柴火创客空间的阶段之后,终于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是国内第一个完全由成员自己亲手装修建设的创客空间。在空间成立以后,吸引了不少对创客感兴趣的人来参观和加入,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创客或团队来给我们分享他们的开源项目,未来将会看到更多由我们成员制作的开源作品。SZDIY的空间成立意味着自发形成的创客社区在国内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也给其他开源社区一些参考经验。
编辑同期声:
深圳的创客空间SZDIY,是一个颇具戏剧性和典型性的国内开源社区。它的戏剧性在于它从09年至今,经历多年后不仅坚持了下来,并成功地形成项目、文化积淀,走到线下,形成比较稳定的社区群体和管理结构。它的典型性,则在于这是国内目前少有的,纯民间发起、全体参与者共同遵循开源原则、与商业机构形成稳定合作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相比于当前多数还游离在在线论坛,高校学生社团,商业企业的市场操作之间的大小开源兴趣团体,SZDIY能走到今天的规模,形成这样的相对稳定的体系结构,其经历和经验,非常值得国内开源硬件的参与者借鉴。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纷纷出台地区性的扶植政策,试图将创客文化和智能硬件创新作为本地政府下一个产业龙头加以利用时,SZDIY无疑是目光所及,相当不错的参考案例。但官员和企业操盘者,乃至怀揣热钱,急于收割未来希望的投资者们,如果一味急功近利,那么对于尚处于蹒跚学步状态的中国开源社区和开源文化,就实在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二、年度性的特别话题
雷锋网编辑:这一年来,开源硬件最受公众瞩目的话题,都是哪些?这些话题聚集的社会关注,给开源硬件社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terryoy:
今年我觉得更多的是开源硬件的影响在扩大的过程。虽然大家都在谈论的Arduino和Raspberry Pi并不是今年发布的,但是对它们及其衍生版的学习、讨论、开发都会比往年热烈。国内使用开源硬件的大多数人还是以拿来主义为主,用的多,回馈的少,还没有成为成熟的良性循环。
编辑画外音:
Arduino:2005年,一个意大利设计学校的老师,因为他的学生经常抱怨找不到便宜好用的微型电子控制设备,于是与正在这个学校做访问学者的一位西班牙裔芯片工程在讨论中决定,自己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电路板。于是,两天以后,他的一个学生完成了最初的程序代码,三天后电路板设计完成。以这块电路板为基础,在之后的数年中,他们发展出了一整套灵活、易用的开源电子开发平台,包括各种型号的主控电路板和扩展电路板,以及配套的图形化开发工具。借助这些工具,创作者可以连接各种传感器,获得环境数据、控制各种电子装置的动作。这就是Arduino,当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源硬件体系和平台之一。当下时髦的智能硬件,其原型很多都是先从Arduino上获得验证并发展成长起来的。
Raspberry Pi:即著名的开源开发板“树莓派”。以不太精准的说法来描述,树莓派就是一款虽然极其精简、迷你,但功能齐全,性能颇强的“迷你电脑”。树莓派的体积仅类似信用卡大小,具有USB、标准网线、SD卡槽和HDMI接口。可以在上面运行Linux操作系统,也因此在源代码上支持海量的Linux应用和开发工具。
树莓派的原型机最早于06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Eben Upton发明。现在一直由一个小型的基金会运作,授权两家企业在全球推广,生产则在中国完成。到2014年10月,大约380万板卡树莓派已经售出。自树莓派推出,来自全球的爱好者和创客们,就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的奇思妙想。目前,已经很难统计出,究竟有多少项目借助树莓派得以实现。只要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曾经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的“少年不可欺”的侵权事件,其实早在去年5月,树莓派推出相机模组后不到2周,就由航天爱好者Dave Akerman 利用自制的探空气球送上了海拔 30千米到40千米的高空中。那组由树莓派相机模组拍摄的高空俯瞰地球的照片,曾经让同为太空迷的Eben Upton教授兴奋不已。
同样,基于树莓派的大量项目的详细教程和源代码,以及详细的图文说明文档,实际已经在互联网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源资源库。但遗憾的是,这其中还鲜有来自中国创客的贡献。直接拿来尝试学习不给原作者任何反馈倒也罢了,做好后就声称是自己“原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知识的分享、激励实践和对原创的尊重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erryoy:
另一个热点是发现政府开始支持“创客运动”,比如支持一些本地创客空间的发展或举办活动,比如成立“国际创客周”,中科院先进院成立“创客学院”等,这些虽然以创业孵化为主,但是也有一些开源硬件的团队受惠了。
编辑画外音:
中科院先进院的全称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于06年联合成立的。其成立的“创客学院”很大程度上是呼应深圳市政府对创客文化的扶植政策,着眼于创新项目孵化,而成立的一个投资运营机构。虽然目前众多的天使投资机构和孵化器为智能硬件创新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但从整个智能硬件创新产业的结构发展角度看,开源硬件社区是处于整个产业结构的基础位置,充当科普、教育、激发创意、鼓励实践的推广和造血角色。因此,风险投资和项目孵化行为介入的过早、过滥,无疑会造成整个产业造血机能被破坏性开采。因此,在开源硬件社区欣喜于越来越多开源团队受惠的同时,如何增进社区的造血能力,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方面,并非是完全没有隐忧的。
三、今年,那些真正牛逼的人
雷锋网编辑:这一年里,开源硬件圈子里,您觉得最耀眼的人物都是谁?
terryoy:
在开源硬件圈子里我觉得有两个人一直都很明星。
第一位是SeeedStudio(矽递科技)的创始人潘昊。他成立的SeeedStudio以及由SeeedStudio赞助的柴火创客空间,是连接国内外硬件开源社区的桥梁,一直在国内推动着创客文化普及,以及开源硬件社区的发展。今年第一场官方授权的正式Maker Faire才刚过没多久,马上又开始筹备明年的Maker Faire了。潘昊本人也在各种媒体采访或者演讲上宣传开源硬件的理念,就像一位到处撒种子的布道者一样,未来可能会因此见到更多愿意参与到开源硬件活动的年轻人。
编辑画外音:
SeeedStudio:成立于08年的SeedStudio基本上不能算个“国内”企业,业务和收入几乎都来自海外,你在其官网上都很难找到几个中文字。但这又是一家相当接地气的本土企业,对于开源社区,对于企业和社区的相互关系,这个企业的实践和其主导者的思考,非常值得关注和置身这个行业的各方人士研究、参照。正如2年前雷锋网对潘昊的专访中提到的:“分享精神”无论对于社区,还是对于企业,在这个件事情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如何认知这种精神,如何付诸行动,最终决定了企业与社区的走向和命运。
terryoy:
第二位是陈士凯和他的RoboPeak团队。他们之前几年一直在做些很优秀的开源硬件产品,比如说激光键盘、RPLIDAR 360度的激光扫描测距仪等,今年都看到这些项目量产上市了。RoboPeak团队在技术上的追求一直是我们尊敬的榜样。
编辑画外音:
陈士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毕业,曾就职于英特尔,09年底共同创立RoboPeak,当时还只能算是机器人兴趣团体。直到13年底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按当时他对雷锋网记者的说法,是“从零收入迈向负收入的节奏”。至今,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五年,已经开发了开源激光键盘、机器人RPMini和激光雷达RPLidar三款产品。其中激光雷达已经被应用在无人机的智能飞行控制上。
四、个人小结
雷锋网编辑:作为开源硬件的资深参与者,您能否对2014年做一个纯个人的回顾。
terryoy:
去年自己在创客空间里参与活动和记录活动比较多,今年开始尝试自己做一些有趣的项目来给人展示。比如在今年Maker Faire上展出的开源项目POLASCII字符拍立得,两天展会拍了两千多张照片,还被《MAKE》杂志的日本网站报道了,是一个挺满意的小成就。后来也跟社区的老梁一起去参加高德地图的比赛,创作了一个地图打印机的小项目,虽然没得到奖,但是过程还是很有趣的。我做这些项目的动机一是练习一些自己从没试过的技术,而是要把一些有趣的想法实现出来,实际上做的过程要解决许多细节问题,但是完成了会有收获经验和成就感。以后也会保持用尝试用一些不熟悉的技术做些有趣的玩意儿出来,吸引观众眼球。:)
五、造血,对有志于开源硬件的小鲜肉们的告诫
雷锋网编辑:作为开源硬件社区中的前辈,您能否对那些或许对开源,对个人硬件创意完全懵懂的年轻人,说点什么?每个社区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吸收有活力的新鲜血液,那么中国开源硬件社区最渴求什么样的新鲜血液?现在的社区,又能为这些新加入的成员,带来哪些希望和价值呢?
terryoy:
年轻人从了解社区,到走进社区,再到成为社区的一员,是有一段较长的过程的。一般来到社区里参观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会留下来的人很少,一些人是最开始觉得别人做的东西有意思,但是没有耐性自己实现,只想依赖别人帮他们做,这些人很早就会消失;另外有一些可能自己想做,但是不愿意向他人分享想法,最后做起来很慢甚至放弃了,其实社区就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你不懂的东西有其他人懂,开源的精神就在于这里,可以通过开放、分享来集合社区的群体智慧。
其实加入社区是很有趣和很有收获的事情,那些真正留下来的人一般都是愿意主动学习,自己动手,不怕挑战难题的。他们会在社区里快速成长起来,以我自己为例,以前我是做纯软件Java企业应用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玩Arduino硬件或者做移动开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一个人做出来POLASCII这种项目,但是在社区里的人的指导之下,我全都把这些东西做出来了。同时我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帮到许多其他成员,有一些原来可能学机械的,都能通过自学和在社区里问人来学会软件开发。将来社区里这些跨界的人,很可能就会在不同行业里做出他们自己独特的成就。
六、最后,开源的南橘北枳问题和一点小小的展望
terryoy:
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所有国外的东西传到了中国,都会因为中国的国情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国外的创客运动,到了国内就变成创业、孵化,国外自由、分享的精神,到国内就变成了复制、拿来主义。国外的工程师们一般会比较恪守互相尊重的原则,为开源项目设计出一套哲学和规则,大家按这样的规则下愿意去分享自己的东西,一方面炫耀一下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做的工作对别人有价值;但是到了国内的话,很多人就习惯看到了这些开源的东西可以拿,就拿走了,也不管原作者是谁,自己用了就发布,以前也引起过不少麻烦。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做开源项目的,文档资料、论坛等都不是十分友好,我自己用过某个被广泛使用的国内开源库,文档很简陋,查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以中文为主,曾经有个外国同事整天给我抱怨不知道怎么查它的资料。
国外做开源项目的人会比较用心,一般会有完备的文档资料,而且有对应的用户论坛或者在stackoverflow这类网站认真回答问题。国内的有一部分年轻人会遵循国外的这套做法,比如像之前跟咱们交流过的做Banana Pi的LeMaker团队,他们的资料就算整理得比较好的,照足国外开源项目的流程,英文论坛的内容数量是中文论坛的十倍。
如果要判断开源硬件的走向,那必须从行业角度上结合中国的国情。目前国内开始大力鼓吹创客运动,虽然开源没怎么提,不过我相信还是会影响到一部分人,这部分人能意识到开源是有它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的,这样会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我觉得社区做的业余项目就很适合用开源的形式来发布,大家可以一起玩,一起提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想出来好的点子一定要藏起来自己做商业化,实际上100个创意里面有99个都可能会在商业上失败的,实际上自己过滤一遍,很多拿来当社区项目练练手就很不错,等有精力的时候再把其中好的创意拿出来产品化,做到开源与商业两不误。
到了2015年,移动互联网跟硬件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软件和硬件要走到一块,可能大家会更注意生活化的场景,跨界的创意会变得更多一些吧。
via:le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