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elive wheelive
  • 首页
  • 影视服务与案例
  • 资讯
    • 唯轮测评
    • 唯轮百科
    • 唯轮视野
    • 深度
    • 赛事活动
  • 平衡车
    • 两轮平衡车
    • 独轮平衡车
  • 滑板车
    • 智能电动滑板车
    • 智能电动滑板
  • 电动车
    • 电动摩托车
    • 折叠电动车
    • 迷你电动车
    • 电动助力自行车
  • 出行黑科技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媒体渠道
    • 大唯传媒
  • 0

1000万美元专利背后,如何以正确姿势进入美国市场

jjchan
9 年前

U@(13933V@]T35(3FS)}YVD

在亚马逊强制下架扭扭车这个事件中,对于大部分中国厂商来说,除了感受到产品滞销的压力之外,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身上好不容易长出来的那点羊毛,又要面临着被割掉的危险了。

大家小心翼翼,满怀期待地把目光投向了骑客公司。毕竟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讲,至少在专利这个环节,是在获得骑客公司授权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只要骑客能够扛得住,尚有可能免掉被割毛的威胁。

那么,骑客公司能不能在这场产权竞争中扛起这面保护旗呢?

在这个事件中,一个被普遍质疑的关键要素是,杭州这个大学的老师(骑客产品设计者)有无存在借鉴甚至抄袭Shane Chen专利技术的嫌疑。

笔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国外博客网站的分析(原文链接:buzzfeed),根据这条博客所提供的线索及从公开的专利信息搜索得到的时间节点,列出了一个时间轴:

从时间轴可以看出:

1、2013年6月份的时候(Shane Chen的专利此时尚未公开),Shane Chen在寻找工厂制作样品,骑客已经有了产品原型(设计产品原型至少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因此不大可能存在骑客抄袭Shane Chen设计一说。

2、骑客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确实是棋差一招,等到产品都定型了才开始申请专利(2014年6月),值得所有创新公司警醒,专利申请一定要趁早。

在昨天发布的文章中,我们根据初步的对比分析得出骑客产品可能落入US 8,738,278专利范围。

今天我们继续对这件专利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仅从专利的保护范围字面来看,我们仍然保持相同的结论,然而US8,738,278专利是否能够解释到那么大的范围?在这一点上目前尚不能轻易下结论。

在US 8,738,278专利中,关于控制逻辑实在是描述太少,只是简单提及:根据从第一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位置数据控制第一轮子转动来平衡第一脚踏安置区,并且从第二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位置数据控制第二轮子转动来平衡第二脚踏安置区。

引用圣克拉拉法学院高技术研究所的联席董事Brian Love对于专利范围的评论:

(照片来源:Brian J. Love (@BrianJLove) | Twitter)

Managing to be vague and broad while still defining an invention is part of the art of a good patent, Love says, but even then, Soibatian may have a defense. That’s because, according to Love, the so-called heart of the invention and the most impressive thing about the hoverboards — how they actually balance — is hardly described in Chen’s patent.

(中文翻译:用语模糊、宽泛但仍然定义出一个发明是一个好专利的艺术的一部分,但即使这样,Soibatian(也即IO Hawk,骑客在美国的合作厂商)仍然具有防守点,扭扭车发明的核心以及最让人有印象的是如何实现平衡,但恰恰这点是Shane Chen专利很少描述的部分。)

作为一个在近一两年新兴并迅速崛起的行业,笔者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虽然发生在扭扭车行业,但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外新兴行业发展的一些规律与共性:

第一条路径:产品先行,IP后发路径

这也是大多数中国硬件创业公司的做法,一心埋头开发产品,等到产品已经要上市了才想到要去申请专利,这种做法的风险是,往往自己独立开发的产品与技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反过头来还有可能被业界其他竞争对手或者专利流氓(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所起诉。


从公开的信息看,骑客公司早在2013年5月份就成立,产品最初的雏形于6月份形成,但直到2014年6月份才开始进行专利的申请,中间隔了整整一年!

某种程度上,骑客算是中国众多硬件创业公司中的佼佼者,其产品不仅在中国开发、制造,还能够成功通过IO Hawk公司的品牌和分发渠道成功打入美国,但在此次事件中仍然吃到了苦头。

第二个路径:权利优先保护路径

从Shane Chen的专利申请策略来看,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其实质上并没有完成产品的开发,但是现实的结果却是这件专利已经搅动了整个扭扭车行业,专利本身也实现了较高的回报。

Razor的做法也值得玩味,其原主营产品并非两轮平衡车,但为了进入这个市场,却是费尽心机,直接从收购IP开始迅速切入。

第三个路径:投资收购路径

小米系企业九号机器人意欲切入美国扭扭车市场,却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储备,通过直接收购具有较深平衡车专利储备的Segway公司,以最便捷的方式扫清了进入美国市场的IP障碍,同时获得美国当地的销售支撑体系。小米系企业的做法可以说是短、平、快,但这种方式切入市场成本代价昂贵,非土豪企业难以效仿。

综合看以上三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即无论本土硬件创业公司、巨头,还是外国企业,要想在美国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知识产权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和质量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美国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十分健全,在这种前提下,要想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建议是:

  1. 对于技术能力非常牛,具有引领一个行业特质的公司,最好是在产品的想法从脑袋里开始的那一刻就去寻求一个较为完整的IP布局,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十分完善的美国,这将成为保持未来市场领导地位的一大利器。
  2. 对于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产品自行开发、有着稳定的供应链与产品质保体系,产品质量过硬,销售量也还不错的企业,自行开发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目前还没有知识产权问题可能只能意味着这个市场及出货量尚小,”羊毛还没长出来“。在这里的建议仍然是,积极申请专利当作筹码!因为这在未来碰到知识产权纠纷可以争取交叉授权(双方互用对方的专利),至少可以争取更低的专利授权费用。
  3. 对于大多数没有核心技术的业者,如果只是因为有赚钱机会就扎进一个新行业,这种就没大必要去考虑知识产权的问题了,跟炒股差不多,跑得快就算你赚了!

作者:林炮勤(邮箱peter@iwdoing.com),创业者,知识产权从业者及创新实践者;文章获得作者及其自媒体公众号智圈授权,智圈(iwdoing)每周原创新文关注专利与创新。

扭扭车
0
专利产权鹬蚌相争 扭扭车市场何去何从
上一篇
速卖通启动平衡车招商,解受困卖家燃眉之急?
下一篇

猜你喜欢

Stacyc电动儿童平衡车如何?让3岁女儿试驾后,这位父亲这样说

Stacyc电动儿童平衡车如何?让3岁女儿试驾后,这位父亲这样说

5 年前
52,645 1
深圳条例解读 | 滑板车、平衡车不允许上路!酒驾电动车怎么罚?

深圳条例解读 | 滑板车、平衡车不允许上路!酒驾电动车怎么罚?

6 年前
224,284 0
涛涛科技再出力作:G5平衡车控制器更小更快更安全!

涛涛科技再出力作:G5平衡车控制器更小更快更安全!

6 年前
4,334 0
平衡车的七大用途全集!告别单纯代步的历史

平衡车的七大用途全集!告别单纯代步的历史

6 年前
7,018 0

关于唯轮网

Wheelive 唯轮网 是广州唯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资讯媒体品牌,主要面对中国新型电动车、微出行行业企业提供资讯、营销服务,另有子品牌“大唯传媒”,提供影视拍摄服务。

DAVISION 大唯传媒

Davision-大唯传媒 | 服务介绍

唯轮国际

Wheelive Global 唯轮国际
Copyright © 2025 wheelive. Designed by nicetheme. 粤ICP备14020245号-1
  • 首页
  • 影视服务与案例
  • 资讯
    • 唯轮测评
    • 唯轮百科
    • 唯轮视野
    • 深度
    • 赛事活动
  • 平衡车
    • 两轮平衡车
    • 独轮平衡车
  • 滑板车
    • 智能电动滑板车
    • 智能电动滑板
  • 电动车
    • 电动摩托车
    • 折叠电动车
    • 迷你电动车
    • 电动助力自行车
  • 出行黑科技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媒体渠道
    • 大唯传媒
  • 电动自行车
  • 电动滑板车
  • 平衡车
  • 电动车
  • 扭扭车
  • 电动汽车
  • 电动摩托车
  • 独轮车
  • 共享滑板车
  • 无人驾驶

jjchan

Wheelive 创屎人、西一鸥、馆里猿、总精狸、煮篇
1867
文章
23
评论
632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