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野,Ninebot联合创始人。以下是他对九号平衡车的自述。雷锋网整理。
有些事情我不说,你永远不会知道。
九号平衡车发布之后,有人问我用腿去控制转向是不是Ninebot发明的。这让我想起了苹果和施乐,在这里施乐指的是Segway,因为这个专利是他们的。不过我们之间的故事没那么狗血,或许你早有耳闻,前不久我们刚把Segway收了,花了一大笔钱。
关于产品定义
平衡车是一个新品类,在中国尤其如此。
概念先行的产品应该由谁来定义?厂商还是消费者?显然是厂商。因为在没用过产品之前,同一个概念在一千个人里可能会有一千种定义。Ninebot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推出了九号就意味着我们将用它去教育用户。没有和外界商榷的必要。
有些早期玩家可能会提出异议。因为在他们看来,教育用户用手控会更安全。这种认知其实是错的。手把会让人产生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因此用户很可能会毫无顾忌地推它。另外,在翻车的时候,手把的存在也很难做到第一时间人车分离。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安全决定了九号的产品形态。逻辑恰好相反,在产品形态确定之后,安全便成为了我们的主要课题。
世界变化得太快,被奉为圭臬的用户体验让零成本上手变得非常流行。所以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还看说明书。为此,我们在九号上加了一个用户无法跳过的使用教程。很少有人敢这么干,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并不是哗众取宠。我们只是在顺应渠道的变化而已。
按照传统的做法,平衡车一般是摆在经销商的店里去卖的。经销商在一定程度上就承担了教练的角色。可一旦产品走了线上渠道,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告诉每一个用户这些事情,说明书基本上也就沦为了摆设。
这么做会不会影响销量?我不知道,也不在意。小米强大的发售能力我是见识过的。我们现在的预约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台,符合了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一直有底气去为安全考虑更多。
我可不希望一开始就看到就有人摔伤,这对一个新行业来说太危险了。
关于工具和玩具
很多人在体验过九号之后,都认为它是个玩具,不是代步工具。我很高兴他们抓住了重点。因为从中国目前的政策和路况来看,平衡车上路还存在一定风险。
至于玩具在国内能不能卖好?这种问题就有点狭隘了。iPhone刚出来那会,不也有人认为它就是玩具么?那些买大疆的人把无人机当工具还是当玩具?这个道理应该也不用明说吧。
总之,玩具也是生产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想买玩具的人。
小米的核心群体非常清晰:20到30岁,刚参加工作或者还在学校;收入不算很高,大概五千到一万;比较喜欢科技,喜欢新鲜的东西,但他们对玩的东西又不会负担太大代价。说难听点就是小时候太苦,工作以后太累,基本上没太多玩的机会。
你难道不知道有一个玩的东西对成年人来说有多重要吗?当然,我也不希望你因为它是玩具而付之一笑,玩具可没有听上去那么简单。
关于性能
扭矩是平衡车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反馈到使用中就是加速、制动以及过障碍。
我知道这还不够形象,那你就想象一下大力士和文弱书生分别抱着你奔跑的感觉。就算速度一样,差的就是力气给人的稳妥。九号的扭矩是70Nm,它相当于一辆1.2排量微型汽车的扭矩。
为什么要和汽车相比?因为这已经超出同价位产品很大一截,没太大可比性。由于新广告法的原因,我也就不说最高了。不过我得告诉你,这个扭矩是用速度“换”来的。
说起速度,我听到有人对16码有所埋怨。实际上九号的最高速度是能达到25码至30码的。那为什么要“自作孽”呢?当然是为了安全。至于什么时候放开速度再看看时机吧,软件层面的问题很容易搞定。
这些都是实际的参数,我没必要骗你。但我也必须说明的是,九号拥有这样的性能并不是搭载了很多所谓的黑科技。因为单纯的高性能并不难,它远不是我们性能最高的产品。单纯的低成本也不难,市面上比我们便宜的产品也很多。真正难的是如何用低成本去实现高性能。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技术创新,一种是通过小米供应链的帮助。
关于技术和成本
先讲讲技术创新。
光电编码器,伺服电机用来做闭环控制的一个必备元件。一开始在我们那个九号机器人上,每个电机里都有一个光电编码器。它的作用就是让电机实现精确的控制。这个编码器的成本是两三百块钱每个,一辆车两个电机,500块钱的成本就下去了。下去之后1999就不可能了,所以我们果断砍掉了这个东西。
电机本身是有电流波动的,我们对它上面所载的一些谐波信号进行了采样和处理。从而实现了类似光电编码器的功能。有点算法拟合的意思。为了让它更加精确,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多的算法,这花了不少时间。
去掉光电编码器之后,其实还有一个好处。一个系统越复杂,它的故障率就越高。所以每减少一个元件,其实也就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我们把电流传感器也砍掉了。如果你大概了解平衡车的话,你应该知道平衡车是需要用电流闭环控制的。现在连传感器都没了还怎么控制电流?
答案是MOS管里面的寄生电阻。这个电阻其实是个副产品,MOS管本身是不需要这个电阻的。但由于制程工艺的原因它天然存在,所以我们就用它来替代了电流传感器。这算是变废为宝的典型案例,据我所知全世界就我们这么干了。
千万别折服于天才的想象力,同行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些。而为什么只有我们这么干,实际上都是被逼的。市面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在成本受限前提下,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当然,在平衡车上不是每个元件都能这么操作的。比如镁合金的骨架就不能省,它让平衡车又轻又结实,弹性也好。轮胎该用真空胎就用真空胎,绝对不用实心的发泡轮胎。电池也得用进口的。
如果你问我,在省与不省之间,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还是安全。
当我们评估过后,某个省成本的动作不牺牲安全性,甚至还能带来额外的好处。哪怕技术难度很大,或者说造成延期这种风险,我们也一定会去做。
说到这里,你可能对“安全”二字都有点腻烦了,但没办法,安全在这种产品上拥有一票否决权。
关于“吐槽”
了解我们产品的人都知道,九号继承了Ninebot-C的外观。这本来很好理解,就像奥迪A3和A6,迈腾和新捷达。
但或许是两者的售价相差太多,这给很多消费者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我们在和小米搭伙之前下手太黑,要知道一台Ninebot-C都够买四五台九号了。其实这只是表象,核心的原因是两者的技术体系不太一样。
在Ninebot-C上,光电编码器、电流传感器这些都没省,九号的扭矩和电池容量也只有它的一半,并且那时候我们还没和小米合作。这一系列的成本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另外,在九号推出之后,肥胖界似乎传来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那我先来解释一下85Kg的载重是怎么回事吧。它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保证体重85Kg的人骑着这个车,上15度的斜坡是安全的。
在中国你基本上看不到15度的斜坡。全世界最陡的公路是19度,在新西兰。在国标里,地下车库的坡度不得超过8度。公路如果超过8度的话,那叫做等外公路,乡村小道才有可能。也许你还记得在微博上看到过的那座陡得令人发指的日本江岛大桥,我可以告诉你,它其实不到10度。
至于为什么是85Kg?我只能说,我们在这方面需要保守一点,不能太激进。
关于Segway和小米
收购Segway是笔大买卖,我们在收购之前对它做了很多调研。在Segway16年的历史上,你看不到一例产品质量问题对用户造成的伤害。所以除了专利以外,Segway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帮助,比如它的限速算法。
还有一个技术秘密可以透露一点。在平衡车的电池组里,每两个电池之间都是有一个小缝的,它不可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因为这样的话,一个电池过热会引发连锁反应。为这事我们报废了很多套模具。这是用户是看不到的,只有当你卖了5万台,10万台,才会爆发几例安全事件。
这个间距具体是多少我不能说。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从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个动作能使万分之一的故障率降到了千万分之一这个级别。
这些都是Segway带给我们的,虽然它在成本上没提供任何帮助。这就不得不提小米了。
如果要我去评价小米的产品,它绝对不是性能最高的,但它会是同等价位里面最良心的产品。手环、移动电源、插座这些都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不能说顶级品质,但绝对是有品质的。至于九号平衡车,就算你拦着我,我也敢说这是行业内的顶级品质。
实际上品质这种东西一点也不抽象,这也是我们除了安全以外不会省成本的地方。因为用户只要打开包装,或者骑行一下,就能很容易感受到优劣的差别。
为此,我们的塑胶找了苹果的供应商SABIC。他们的报价要比国内的塑胶厂商贵4倍,但感觉确实要好很多。另外,在这个价位,相信你也找不出第二款用了镁合金的产品。
我们和小米之间的合作其实早在公布之前就展开了。当时我们有一种共识就是把这个东西的成本做低,区别只在于我们的目标价位是3000-4000元,小米的目标价位是1999元。
坦白讲,在技术方面小米并没能帮上我们什么,但在供应链这边的协助不可或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据说小米移动电源每年要用掉1亿个电芯。你知道这个量是什么概念吗?就是即使是全球最顶级的厂家,也会给它最好的价格。当然,我们也拿到了这个价格。
最后,你应该知道已经知道九号是可以用手机遥控的。这当然是为了更好玩。至于怎么玩?让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