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持续已久的关税战按下暂停键。
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国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关税90天,保留 10%作为谈判筹码,并取消两项行政令下的91%关税;中国则采取对等措施,同步暂停24%关税并取消两项加征关税(涉及91%),保留 10%反制杠杆,体现对等原则。
对自行车行业来说,这一“对等降税”模式也为厂商争取到90天的缓冲期。
根据美国现行关税规则,Peopleforbike计算出大多数中国自行车的进口总关税仍保持在86%。86%的进口关税是由11%的基础关税、25%的301条款关税、20%的芬太尼关税以及新的30%的互惠税率计算得出的。电动自行车的关税为75%,自行车零部件的关税为75-85%。
尽管中美关税“缓战”为市场争取了90天谈判窗口,但长期关税政策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行车产量达9953.7万辆,同比增长0.4%,出口量突破4781万辆,同比增长20.7%。然而,进入2025年后,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开始显现:一季度中国对美自行车出口同比下降17%。
国际品牌同样承压,此前Trek、Specialized等美企被迫提价10%-15%,英国折叠车品牌Brompton警告“美国售价可能飙升50%”。行业分析师指出,关税成本已传导至消费端,美国中低端自行车价格同比上涨22%,抑制市场需求。
尽管美国市场面临压力,但得益于中国自行车产业的全球布局,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自行车全球出口总量仍实现15.5%的逆势增长,零部件出口也同比增长13.7%。这一增长得益于中国自行车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战略调整。其中欧洲订单稳步增长,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同时,中国对加拿大的自行车出口更是激增117.5%。尽管美国市场仍具吸引力,但中国企业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国内市场,“骑行热”的兴起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动力。2024年,中国竞赛型自行车进口量增长12.5%,电动自行车中高端车型占比达到19.1%,反映出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能自行车的需求日益增长。
尽管关税暂停为行业争取到喘息之机,但根本性分歧未解,对于自行车产业而言,这是调整市场定位与全球布局的现实考验,中国自行车企业需抓住90天的关税缓战窗口期。
自行车行业的这场“风暴”会如何收场?是短期阵痛,还是长期危机?未来如何,还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