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ke的起源可追溯至1993年雅马哈推出的PAS系统,其最初定位为城市通勤工具。这也是Ebike的早期形态,结构、功能与现在相差不大。
早期的ebike叫 “pedelec” ,是 电动助力自行车 (Electric Pedal-Assist Cycle)的简称,指通过电动马达辅助骑行者蹬踏的轻便电动车。这类车型通常配备 扭矩传感器 和 智能控制系统 ,可根据骑行者的踩踏力度自动调节电机输出功率,实现人力与电力的协同驱动。
ebike 并不是新出现的设备,只是随着出行需求的多样化、技术的更新迭代,需求被重新挖掘,特别是在近几年间,物理结构发生了很多演变,比如:
电助力---->纯电+电助力
细轮胎---->粗轮胎---->全地形轮胎
双轮---->三轮----...
小电池---->大电池---->多电池
单电机---->双电机
简单的结构---->多样化的结构
早期的铁车架材料---->铝合金、碳纤维、镁合金等
...

在技术快速变化的今天,我们认为,它的未来的变化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唯轮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我们结合多年在微出行领域媒体方的观察,看到未来产品上的一些趋势和机会点,我们将在3个方向去和大家聊聊我们的观点。(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我们总结了Ebike未来可能的三方向发展趋势,包括细分化、智能化以及品牌化,今天先跟大家聊聊Ebike市场的细分化。
——Ebike市场的细分趋势——
基于当前市场上的产品类型,我们可以将Ebike的细分方向归纳为以下三点:种类细分、场景细分、人群细分。
一、种类细分:Ebike车型的功能性分化
我们看到,Ebike大的分类有城市车(Urban)、山地车(EMTB)、货运车(Ecargo),从中又分有折叠车、宽胎等等,除了常规的两轮车型,还衍生三轮(tricycle)、四轮等多种类别,以满足不同的消费偏好和使用需求。
城市Ebike用以满足上班族的日常通勤或短途出行需求。

(图:HillMiles | 拍摄:唯轮影视)
eMTB以强大动力与卓越越野性能获得众多户外运动者的青睐。
(图:CYC | 拍摄:唯轮影视)
实用性需求下货运车型的诞生。
(图:invanti | 拍摄:唯轮影视)
大市场分类下根据具体场景又划分出了不同细分功能,例如折叠型Ebike以便携性为核心优势,是都市通勤族的热门选择。
(图:大行 | 拍摄:唯轮影视)
EMTB(宽胎)凭借其全地形通过性、风格个性化,在欧美等市场迅速崛起。
(图:富江 | 拍摄:唯轮影视)
此外,三轮或四轮E-bike的出现,主要源于对稳定性、载货能力、安全性及特殊场景需求的满足。
(图:mooncool 拍摄:唯轮影视)
例如下图的四轮ebike,不仅能载货载人,还可以加装多形式的拖车,拓展载货空间或进行趣味改装,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搭配,拓展空间大。
Ebike不同种类车型的分化,是消费者对功能专业化和使用场景适配性的更高要求。未来,在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共同驱动,还能进化出怎样的产品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看。
二、场景细分:Ebike出行的N种可能......
前面,我们说到,ebike在物理结构的不同,演变成了多种种类,让ebike的普通通勤应用场景,有了可应对多种场景的可能。
接下来,我们根据市场上(个人消费端)我们所看到的产品类型,我们将其主要场景类别总结:
其中城市通勤、户外越野、休闲运动等作为大众刚需消费场景,是巨大、存量的成熟消费品类。
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Ebike随之衍生出了许多不一样的场景。
- 例如(4+2)出行,即汽车和自行车搭配出行,在长、短距离出行间实现无障碍接驳。

- 兼具室内健身(动感单车)功能的Ebike。

- 家庭亲子出行,拉长车尾,装上座椅,就能带上家里的小孩一块儿出游。

- 电动化下,个人出行的货运需求被满足,各大厂商也纷纷推出各类货运产品,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载货需求。

- 载宠Ebike 作为细分品类,依托宠物经济崛起和短途出行需求,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B端市场则以企业客户为核心,在不同场景下催生了一系列细分市场,包括商业货运、共享出行、景区休闲骑行......每个场景下,都有着巨大的探索空间。

- 商业货运自行车是针对快递、外卖等商业应用场景设计,能够承载较重货物并保持较高行驶速度。
- 共享出行在城市中投放Ebike以提供短途出行服务,用户通过扫码解锁使用。该模式需企业批量采购车辆并建立运维体系。

- 旅游休闲Ebike面向度假酒店、旅游景区等B端客户,提供Ebike租赁服务,满足游客短途观光需求。
- 警方或市政部门采购Ebike用于巡逻、环卫监测等场景,利用其轻便灵活特性提升工作效率。

大众刚需消费场景存在时间长,不乏历史悠久的品牌,竞争白热化,巨头林立,因此新品牌在挑选市场时选择更细分的场景,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例如,有企业勇于突破常规、另辟蹊径,积极探索Ebike的跨界应用。最近军事领域也出现了Ebike的身影,如美国陆军所采用的RECON电动自行车,便是企业针对军事领域的多样化场景需求,研发并推出的多款定制化产品,这也说明Ebike在非个人消费市场,一样具有需求潜力。

Ebike的应用场景已远远超越“代步”范畴,延伸至户外探险、家庭亲子、宠物出行、室内健身乃至军事巡逻、共享租赁、景区服务等多元场景。这不仅体现了产品功能的延展性,更揭示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
未来,随着城市空间规划、绿色出行政策以及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Ebike将在“最后一公里”接驳、“4+2”出行模式、智慧旅游等多样化场景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B端市场的需求或将加速增长,推动Ebike向专业化、服务化方向演进。
谁能率先洞察新兴场景痛点,谁就有机会在下一个蓝海市场中占据先机。
三、人群细分:白领、骑手、老人…都在用E-bike
Ebike虽然有着跟自行车相似的框架,但凭借强大的动力输出,爆发出了比传统自行车更大的潜力。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品牌开始深入挖掘不同细分人群的需求。
我们以年龄为划分节点,挖掘不同年龄层的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变化。
6-14岁:儿童电助力市场
这个年龄段大多未达到合法骑行年龄,仅作为娱乐或训练。
儿童电助力产品其核心驱动力源于家庭消费升级、育儿观念转变及技术迭代。随着家长对孩子户外活动和健康成长的重视,儿童类Ebike市场展现出一定的增长潜力。
家长在购买儿童类Ebike时,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和趣味性。这类产品通常设计轻便、安全,适合儿童骑行,能够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和探索精神。
例如Specialized推出的Turbo Levo SL Kids,专为6岁以上儿童设计,

此外,儿童四轮电动沙滩车和娱乐性电动摩托因满足家庭户外活动需求,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14-20岁:青少年电助力自行车
欧美大多数地区,14岁以上人群才能在公路上骑行,这个年龄段大多是学生群体,电助力自行车多用以满足他们日常通勤、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的需求。数据显示,在欧洲城市,30%的14-18岁学生使用E-Bike往返学校,其平均单次出行成本较燃油摩托车降低60%。
此外,青少年在购买Ebike时,更看重产品的外观和性能。他们倾向于选择具有个性化元素和先进技术的产品,这类产品通常设计时尚、动感,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和兴趣。

20-45岁:这个年龄段是主力使用者
该年龄层是Ebike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用户需求多样,产品更细分。各个品类的车辆都有涉及,包括通勤、山地、休闲等等车型。
上班白领:注重Ebike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续航能力,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他们倾向于选择设计简约、性能稳定的产品。
家庭出行:关注Ebike的载重能力和安全性,以便携带孩子或购物等。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大储物空间和稳定性能的产品。
快递员外卖员:对Ebike的续航能力和载重能力有较高要求,以满足长时间、高强度的配送需求。他们倾向于选择具有高性能电池和坚固车架的产品。
户外爱好者:该人群通常偏好高性能、长续航车型,以满足复杂地形、长距离探索和多样化户外场景的需求。
高净值人群:偏好高品质、高性能的Ebike产品,以满足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类人群更倾向于选择高端品牌或定制化产品。
从整体来说,个性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是这一人群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45-55岁:中老年人市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人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Ebike作为日常出行和休闲娱乐的工具。中老年类Ebike市场也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潜力。
中老年人在购买Ebike时,更注重产品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他们倾向于选择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且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够满足他们日常出行和休闲娱乐的需求。还有部分中老年人选择Ebike是为了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因此,具有健身功能的Ebike产品也适用于中老年用户。
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出行需求的增加,中老年类Ebike市场将持续增长。同时,针对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将成为这一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开发具有更大座椅、更宽轮胎和更好减震效果的Ebike产品等。

55岁以上:老年人Ebike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55岁以上人群对出行工具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更高。三轮或四轮Ebike因其稳定性好、载重能力强等特点,逐渐成为辅助出行工具。这类车型能够满足他们日常出行和休闲活动的需求,如购物、郊游等,同时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同时,针对55岁以上人群的Ebike产品正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一些企业推出了具有更高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适老化Ebike产品,如低入口设计、一键启动、智能助力调节等。

在未来,Ebike市场的人群细分会更加精准细致,或许可以突破常规的划分维度,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更多小众人群的需求。
例如高龄健康出行群体,在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中,高龄的人对安全又稳定的辅助出行产品需求越来越明显。现在就有Ebike厂商给车子配上靠背、扶手,优化操作使其更简便,通过功能升级抓住这个市场,或将成为Ebike市场新增长点。
还有康复辅助出行群体,做了手术或者有慢性病需要低强度运动来辅助康复的人,传统轮椅根本没法满足他们。Ebike的助力能调节,能适应不同康复阶段,要是再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发训练模式,Ebike作为“运动处方”载体,潜力巨大。

从儿童到老年人,从学生到高净值人群,Ebike正成为全年龄段、多身份人群的出行选择。那么未来,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如老龄化加剧)、健康意识提升以及个性化消费崛起,Ebike还能在哪些细分人群中实现增长呢?大家不妨大胆设想一下。
Ebike产品的诞生跟场景、人群密切相关,每个细分品类都是对特定场景痛点的洞察、对目标人群画像的捕捉,从而对车辆功能进行取舍,最终打造出适配这个细分市场的产品。
从整体来看,Ebike品类有非常大的细分扩散潜力,其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受众群体多元,几乎每个细分市场都有潜力培育出一个或多个知名品牌,而鲜有品牌能够做到全面覆盖。
因此,在这样一个分散的市场环境下,未来细分机会无疑将层出不穷。
——智能化趋势——
Ebike 市场分散却机遇无限,各细分赛道正等待品牌深耕挖掘。同时,Ebike产品的各种功能也在智能化浪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仪表、电机、系统等都实现了智能升级,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近年Ebike行业在智能化影响下的变化,一同探讨未来的智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