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特(Giant)作为行业巨头,近年来经历了诸多起伏。新冠疫情期间电动自行车的繁荣,让捷安特陷入仓库库存过剩困境,新台币汇率的不利影响也给其经济收支蒙上阴影,且在电动自行车部门市场表现逐渐落后。
面对这种处境,捷安特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改变,又凭借哪些创新举措与战略调整来夺回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主动权呢?捷安特德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亚历山大·格伯特(Alexander Gebert)在采访中,详细阐述了公司未来战略。

战略核心:以技术革新告别“性能内卷”,转向安全与体验
过去几年,捷安特德国有限公司经历了全面重组。
Gebert表示:“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近三年的真正繁荣。随后,我们跌入了谷底。库存高企、交货延迟、专业零售合作伙伴不满意、终端客户不满意,因为这些年来产品质量也大幅下降。”
1、全新E+系统:弥补短板,定义新标准
全新的 E+ 系统成为捷安特重启的关键。
该系统包含智能网关 2.0、HMI 2.0 和 Aegis 组件等诸多功能。Gebert坦言:“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连接性方面的表现并不算出色。如今,智能手机已被视为掌心的延伸,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得不质疑工作的质量,包括维护和保养的便捷性、所有数字连接器的稳健性以及软件解决方案的可靠性。”

2、从“扭矩竞赛”到“安全优先”
在安全性方面,Gebert强调这是未来几年赢回客户的重点之一。
他指出:“我们绝对要摒弃这种谁牛顿米多、谁瓦时多的四重奏思维。超过一定水平后,这种思维模式就不再给电动自行车带来任何实际好处。我们越来越多地将电动自行车视为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交通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这要求骑行者的安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我们仍在关注运动型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他们也从更高的安全性中受益。”

扩展至 48V 电力驱动,满足多元需求
捷安特扩大驱动系统范围,除 36 伏系统外,还推出 48 伏系统。
Gebert解释道:“所有客户、产品和目标群体基本上都需要专属的电机,单一的电机系统无法同样出色地服务所有车型、所有应用和目标领域。”
未来,捷安特将继续并行提供这两种系统。“我们正在继续开发 36 伏系统。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特殊的电动自行车上,我们会添加 48 伏系统。”决定采用哪种系统的关键因素是各自的峰值功率和踏频。例如,骑 SUV 电动自行车,踏频在 50 到 70 转/分钟之间,36 伏系统可提供更高功率输出;而习惯更高踏频的客户,48 伏系统更合适。

在供应链方面,格伯特确认:“雅马哈在未来几年仍将是我们的主要发动机供应商。”在电池配置上,新系统主打560瓦时电池,并可搭配增程器至840瓦时。但公司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如此极致的电量:“RideControl 应用程序的匿名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600 瓦时左右的电量足以满足 99% 的骑行需求。”此外,所有新款自行车均配备可拆卸电池,提升了便利性。
未来销售策略:聚焦专业零售商,打造多元销售模式
捷安特的市场重启战略,其渠道重心非常明确:坚定不移地依靠专业零售商。
格伯特明确排除了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模式:“通过我们的网站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并非我们的策略。”公司致力于与专业零售商合作,并推出了两种核心的实体店模式:
- 捷安特体验中心:作为店中店,“拥有自己的品牌世界,专门针对一两个主题”。
- 捷安特专卖店:作为单一品牌店,“捷安特全系列产品都在这里展出,并提供相应的深入产品专业知识”。
对于零售商可能对单一品牌店产生依赖的担忧,格伯特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了说服:“作为一家自行车店,我原本会把预算分成四五个品牌,现在我可以把预算集中到一个品牌上。这使得商店在与捷安特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一战略源自捷安特的全球经验,尤其在亚洲市场已获成功:“在中国,捷安特专卖店超过3500家。”
尽管如此,线上零售仍是 Giant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ebert认为:“数字化可见性的优势显而易见,我们希望将其转化为优势。如今,优质的建议和高质量的产品展示也可以在线上进行。我们认为,清晰易懂的线上内容以及精心呈现、个性化设计的数字化品牌世界,是成功且现代化品牌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