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Eurobike展效果似乎不太理想。Canyon、SPECIALIZED、DT SWISS等巨头集体缺席更是让展会吸引力大打折扣。
而近日,德国自行车行业两大权威机构——德国自行车工业协会(ZIV)与未来自行车协会(Zukunft Fahrrad)宣布,将终止与fairnamic GmbH及Eurobike展会的合作。与此同时,ISPO展会也确认将于2026年从慕尼黑迁至阿姆斯特丹。

哪些原因,让展会失去了曾经的吸引力?
自6月第33届欧洲自行车展结束后,不满的情绪就在行业内蔓延。
对于参展商而言,核心痛点在于“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不断飙升的参展成本,并未带来与之匹配的商业价值或行业影响力。动辄百万的展位费,加上装潢、差旅、人力等隐性成本,换来的却是逐年缩减的人潮和持续走低的订单转化率。当网络让新品资讯触手可及,当年轻采购者更依赖YouTube评测与社群口碑做决策,实体展会的不可替代性正在被瓦解,逐渐沦为一种“昂贵的形式主义”。
对于专业观众而言,门票价格上涨,加之博世、Specialized等众多知名品牌纷纷缺席,让展会吸引力大打折扣。德国Zweirad Einkaufs Genossenschaft (ZEG) 和 Bike & Co 等行业巨头纷纷放弃参加2025年的欧洲自行车展,转而举办各自的内部活动,这无疑已经对本届展会的实质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剧变。贸易战与经济不确定性让整个行业库存高压,品牌方被迫采取保守策略,缩减不必要的开支,以时间换空间来消化库存。
主力品牌缺席,更引发了可怕的连锁反应:经销商与车店不来,制造商陷入“参了也没人看”的尴尬处境。供应链面临的不再是曝光问题,而是“曝光给谁看”的精准度问题。

据协会方面透露,在今年的展会结束后,他们立即启动了内部联合反馈,并制定了一份旨在推动2026年展会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十点计划。然而,在与展会主办方股东的深入磋商中,这份承载着行业期望的计划未能得到积极回应。
“我们的成员对必要的结构和内容调整提出了明确想法,但遗憾的是,我们认为这些想法不太可能实现,”未来自行车协会(Zukunft Fahrrad)CEO乌尔里希·普雷迪格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德国自行车工业协会(ZIV – German Bicycle Industry)主席团成员伯恩哈德·朗格则直言不讳:“我们认为,展会股东们并没有同样致力于支持那些使展会适应未来发展的必要措施。”

对于此次联合退出,多位领军人物都出来表态。
博世电动自行车系统CEO克劳斯·弗莱舍:“业界期望展会能取得圆满成功,而这需要根本性的变革——但我们并未从最终结果中看到这一点。”
泽德勒集团创始人德克·泽德勒:“我们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这项决定,对此深感遗憾。但现在,我们必须向各方明确这一点。”
这些声音汇聚成一个清晰的信号:行业需要的不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场彻底的、以“解决痛点”为核心的改变。

协会承诺“另起炉灶”,打造新平台
尽管与Eurobike分道扬镳,但两大协会并未停下脚步。他们强调,行业对“一个强大的联合平台”的需求依然迫切。
“我们将迅速推进这一进程,”德国自行车工业协会总经理布克哈德·斯托克表示,“行业平台的问题需要以前瞻性的方式解决,因为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
这番表态意味着,德国自行车产业很可能会自己酝酿打造一个全新的、更符合行业未来需求的展会或交流平台。
同时,就在协会宣布退出的两天前,另一大行业盛会ISPO也宣布将于2026年从慕尼黑迁至阿姆斯特丹。
两大标志性展会同时发生变动,这是否是预示着欧洲会展业将迎来一场大规模的重组?而对于展会当前面临的问题,未来又能否诞生一种新模式,既能满足参展商和零售商的价值诉求,又能让投资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