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自行车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核心矛盾集中于库存积压与需求波动的矛盾。2022年春季需求骤降后,行业因供应链惯性未能及时减产,导致全球库存水平飙升。尽管2022年销量数据仍创纪录,但2024年问题持续发酵:德国电动自行车制造商Advanced因流动性问题倒闭,Pierer Mobility关闭自行车部门,Husqvarna电动自行车业务终止,Felt自行车则通过所有权变更存活。行业通过裁员、重组运营平衡收支,部分品牌如捷安特、美利达因库存贬值被迫减记资产。
清仓与细分市场韧性成为破局关键。Bernhard Lange(Paul Lange & Co首席执行官)指出:"2024年欧洲价格战爆发,营业额降幅超过销量,但通过贸易环节积极清仓,库存正缓慢恢复正常化。" Nico Simons(Schwalbe首席销售官)补充称,售后市场需求稳定,公路车、碎石车及高端电动自行车表现强劲。Stork(ZIV首席执行官)观察到柏林自行车展等消费者活动人气回升,自行车道拥堵印证市场需求基础仍在。
行业巨头业绩回暖
部分企业已率先实现增长,禧玛诺、福克斯工厂、捷安特集团、美利达工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中国台湾1-4月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数据向好。零配件市场逆势增长,备件需求因疫情期间自行车保有量增加而保持稳定,零售环节中零件、配件及易损件销售反弹显著。Bernhard Lange预测:"原装配件业务将在2025年末至2026年迎来反弹,电动自行车增长轨迹有望延续。"
供应链重构与政策挑战
行业复苏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供应链协调、政策不确定性及电动自行车合法性维护。
1、供应链牛鞭效应风险
Nico Simons强调:"需通过全行业协调,将供应链与可持续需求水平对齐,避免短期波动与生产能力冲突。" Bernhard Lange呼吁行业团结发声,防止电动自行车法律地位受威胁。
2、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威胁加剧市场波动。Simons直言:"政策驱动的不确定性破坏贸易基本面,关税冲击复杂化国际供应链规划。" Stork则认为德国企业受影响有限,但需警惕中国零部件厂商对欧洲市场的渗透压力。
3、电动自行车分类争议
Claus Fleischer(Bosch eBike Systems首席执行官)指出:"欧盟缺乏峰值电机功率明确定义,建议将功率限制在750W以维护自行车地位。" 新实施的货运自行车法规及部分企业呼吁放宽电驱系统功率限制,进一步凸显政策协调必要性。
行业关键参与者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
Bernhard Lange认为库存水平将于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逐步正常化,零售反弹趋势明确。
Burkhard Stork强调需减少官僚主义、解决专业人才短缺,并巩固申根区与欧元区稳定性。
Claus Fleischer呼吁通过行业统一立场,抵御电动自行车分类风险。
尽管挑战犹存,Bernhard Lange总结称:"自行车行业具备从动荡中获利的韧性,最终将成为市场正常化的赢家。" 行业复苏的钥匙,在于供应链韧性构建、政策稳定性争取及细分市场精准布局。